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肇始于国立山西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成立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1953年太原工学院独立建院后,设无机物工学专业。1958年化学工程系独立建院,成立山西化工学院。1962年并入太原工学院,仍名化学工程系,设无机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和化工机械四个专业。1977年增设煤化工专业。1981年山西煤炭化学工业大学并入,增设煤分析专业。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后,化学工程系分为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煤化工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和化学测试中心。1988年应用化学系增设精细化工专业,煤分析专业更名为工业分析专业。1996年化学工程系增设化学制药专业。1997年太原理工大学成立后,于1998年在化学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的基础上成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基础化学部和综合办公室,原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煤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和工业分析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原化工机械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原化学制药更名为制药工程专业。2001年理学院化学系并入后,设应用化学系,增设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增设生物工程专业,制药工程系更名为生物与制药工程系。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2006年,学院增加了矿物加工专业,培养了三届学生。2018年,生物工程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并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9年学院成立了化学产品工程系,增设了精细化工专业。2022年,在化学系基础上成立化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名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七十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允公允能,求实奋进”的院训,坚持“德育为先”的办学传统,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气固流态化科学家李洪钟、新能源材料科学家吴锋等,深刻诠释着化工“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院与校直属煤化工研究所共同组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获B+,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化工工艺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4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精细化工和应用化学。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0人,教师博士化率近90%。教授33名,副教授46名。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2名,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1名。博士生导师26名,硕士生导师78名,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化学化工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在读本科生1298人,硕士生702人,博士生146人。
学院以新工科建设引领教学改革,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未来工业发展趋势,实施跨专业人才培养试点,设立化学工程与工艺智能化工方向工科试验班,培养具有化工专业知识和自动化、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5项;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教师2人。
学科现有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煤焦化产业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煤及煤层气绿色清洁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气体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拥有总价值超过 1.5 亿元的公用计算平台和大型测试仪器。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国家能源集团、山西同煤、太原钢铁、陕西煤业等企业共建“煤及煤层气绿色清洁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煤焦化产业技术”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为能源革命和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撑。
学院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近五年来,获批各类基金项目合同经费达6067.58万元。在以Science、Nature子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为代表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0项。实现了我校以第一单位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历史性突破。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按照“以德施教,严字当头,爱在其中,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健全“十全育人”体系,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拥有校级“双十基地”科技伦理教育中心、“匠心”辅导员工作室、“绿盟”党建品牌等多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院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拥有一支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建立了校级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平台——“绿色化工科技实践基地”,设有“智能化工”课外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国内外学科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学院毕业生就业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化工、煤炭、石油、机械、制药、生物、食品、电力、冶金、材料、矿业等领域,就业率在全校各院系中名列前茅。
汾河之滨,美丽校园,百年底蕴,厚重深远。我们相信,在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将会把学院打造成为:全球学子追逐的梦想,国内外优秀学者心中的殿堂,人类社会发展航程中的引擎与灯塔!
(数据截止至2022年2月)